广东抓紧完善省部产学研“十二五”规划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广东抓紧完善省部产学研“十二五”规划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0-07-27 查看:
 

      省部产学研合作开展5年来,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昨日下午,在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工程院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多位部领导高度肯定广东产学研合作,称广东为其他地区产学研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编制省部产学研合作

  “十二五”规划正当其时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指出,广东“三部两院一省”联合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全新格局正在形成,编制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十二五”规划正当其时。

  黄华华表示,自2003年以来,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国的一大品牌。多年以来,广东省、市财政相继投入70多亿元,引导企业投入超过800亿元用于产学研合作,企业组织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累计1.2万项,年均增长43%,累计新增产值达7000多亿元,年均增长94%。累计新增利税1100多亿元,获得专利2万多件,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7.4万人。2009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已经跃居全国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6万亿元,是2006年的1.67倍。

  昨日,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正式加盟广东省部产学研,标志着“三部两院一省”联合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全新格局正在形成。黄华华认为,科学谋划、编制好省部产学研“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当其时,非常重要。广东在系统总结过去5年省部产学研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组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并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多位专家教授共同参与,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历经半年多时间,编制了“三部一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黄华华表示,广东要抓紧修改完善并出台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十二五”规划,要突出抓好产学研合作的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健全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陈希

  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

  引导示范作用明显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高度评价了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5年来取得成绩,并希望各方形成合力,未来抓好省部产学研合作“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陈希指出,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在政策体系、推进机制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开拓,探索形成了三个推进机制、四个支撑体系和五种创新模式的发展格局,以及“点线面”有机结合推进体系,推动了广东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排名跃居全国第二,提升了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5年来,全国200多所高校、300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与广东近万家企业、产业集群区和产业转移园开展了全面合作,共同组建了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各类创新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省部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助理的经验也为应对金融危机、推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引导示范作用明显。

  对于正在制定中的省部产学研合作“十二五”规划,陈希表示,规划从服务珠三角产业发展,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专业场镇转型升级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

  陈希希望,各方要紧密结合国家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的实施,紧密结合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需求,共同努力,做出实效。

  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

  让产学研三方形成

  “1+1>2”的效果

  作为“两部一省”产学研合作的主角,科技部如何评价五年来产学研合作的成绩?昨日,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产学研合作开展五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其他地区产学研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杜占元看来,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广东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在提升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广东产学研合作工作行动早、规模大,特别是通过省和部系统的合作,全面地推进,持续地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全国还是很少见的。”

  针对新近制定的广东“十二五”产学研规划,杜占元表示:“规划也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共识,相信对‘十二五’产学研工作有很好的指导。”

  展望未来,杜占元认为产学研合作应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政策,让产学研三方形成“1+1>2”的效果。“比如在人才转化的激励机制方面,就可以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此外,他认为广东在产学研合作战略上可以更具国际视野,“广东可以利用经济发达、地域开放、企业实力强的有利条件,形成更具体的目标和措施,能够为全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

  广东产学研合作

  “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又添新盟军!继科技部、教育部后,工信部昨日也与省政府签署协议,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昨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将发动工信部直属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为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支撑。娄勤俭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

  第一,省部可以在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创建新型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直属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省部应加强沟通合作,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重大共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具体而言,可以在关键领域引导和组织发展一批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鼓励共同参与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加快共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第三,广东产学研合作既可“请进来”,形成产业聚集度高、特色明显的区域和园区,也要“走出去”,积极推进区域产业调整和转移,将产业链向其他地区拓展延伸,实施大区域产业和创新战略,形成更大范围的产业协同和布局规划。形成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政府应协调科研和企业的“天然矛盾”

  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一起,中国工程院成为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新成员。人们关注,为何这两所机构会成为新成员,他们将在广东的省部产学研合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新成员解读

  “工信部和工程院更为超脱”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产学研合作不是简单的教育加科技,实际上更为复杂。比较而言,工信部和工程院与广东本地企业和大学的利益关系更少,地位更加超脱,因此能够在宏观层面给予广东产学研合作更多指导。

  他分析,产学研要发展好,实际上应该做到“产学研用”,应该跟国家的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而工信部制定国家工业发展的政策,掌握科技发展的需求;中国工程院是工程科技界的荣誉性咨询机构,也是科技和产业的桥梁。

  邬贺铨表示,两个新军的加入将推动广东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完善。与广东签订合作协议后,中国工程院将更加密切地了解广东省和企业需求,组织院士开展咨询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发展中的问题。

  产学研难关

  “有学生觉得搞产学研矮人一节”  

  产学研合作喊了很多年,目前还存在哪些难点?邬贺铨说,学校、研究所和企业可以合作,但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双方可能闹别扭,这就需要政府出面调节。

  他一一列举说,成果转给企业后,一般企业不一定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去消化,学校和研究所因此觉得企业没水平,产生轻视态度,企业又觉得学校和研究所的成果根本不能称为“产品”,双方互相埋怨;双方在价格上也会谈不拢,企业往往认为科研成果“可生产性”不够,不愿意出高价,学校和研究所反而认为企业不识货;有的时候,学校和研究所认为科研成果不能只给一个企业,而企业认为应该独享,不应该再给竞争对手。

  现有的高校和研究所评价体制也不利于产学研合作。邬贺铨说,大学和研究所更加希望多出学术论文,觉得有了科研成果再转给企业,因为大学评职称的时候需要看论文,而产学研合作中很多东西并不容易写成论文。“我也调研过,有些学生认为凡是搞不了教学科研的不太好的人才去搞产学研,矮人一节”,他认为,应当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正是由于双方天然存在矛盾,政府必须出面进行协调。邬贺铨强调,产学研合作不能看成简单的市场行为,政府应当有所作为,比如产业政策支持,资金科研项目支撑,甚至市场引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