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智囊团”再次扩容 19位专家学者受聘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东莞“智囊团”再次扩容 19位专家学者受聘

来源:东莞日报 发布日期:2010-09-02 查看:
 

  8月31日举行的2010年第三届东莞市特约研究员聘任仪式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向19位学者颁发特约研究员聘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道平主持仪式。

  此次受聘的19位“智囊”既有来自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教授,他们均在不同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与上一届相比,“智囊团”成员在数量上增加了2位。

  仪式结束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贸局局长张松涛作了国内外形势报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作了“打造智慧东莞”的专题报告。

  刘志庚、李毓全、张继雄、甄瑞潮、崔建、王道平等市几套班子领导出席报告会。

  张松涛纵论经济形势

  全球走出金融危机至少要五年

  “我今天不是作报告,而是来交作业。”报告会一开始,张松涛的开场白逗乐了全场。原来,就在半个小时前,刘志庚向他颁发特约研究院的聘书,张松涛的“交作业一说”便由此而来。

  这是张松涛第三次被聘为东莞特约研究员。3年间,他前后7次来东莞。张松涛说,自己很欣慰地看到,东莞在应对世所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没有被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击倒,依然屹立,成绩值得可喜可贺。”

  张松涛“献计”东莞说,预测未来5年,发达国家或许仍在低速增长,这将是一个“主旋律”。“那么,东莞接下来的商机重点应放在新兴经济体,包括亚洲,东盟自由贸易区,台湾以及毗邻广东特区的扩大。”

  “东莞过去定位为工业化城市,我看今后要定位为一个宜居的、适合自主创新的、创业的、大物流的朝着多元发展的城市。”张松涛说,东莞未来要继续保持领先全球,就必须要创新。

  张松涛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两年,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都用完了,从全球应对危机的方向、步骤都是正确的。但取得的成效如何,张松涛话锋一转,还要“走一步看一步”。

  之所以如此保守看待眼下的经济情势,张松涛认为,这场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有毒资产到底有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好似一个无底洞。张松涛认为,世界经济短期内走出泥潭恐怕很艰难,“我估计,或许至少要5年”。

  谢鹏飞谈打造智慧东莞

  走智慧道路抢新一轮发展先机

  5年前,谢鹏飞曾在东莞提出打造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概念。最近,他到东莞走访后发现,东莞的文化创意产业已蓬勃发展起来。“我感觉东莞这个地方还是很敏锐的,对于新的趋势,新的技术动向是很敏感的。”谢鹏飞如此认为。

  在当下的形势下,谢鹏飞认为东莞建设“智慧东莞”很有必要,“金融危机后,大家都有目共睹一些传统产业逐渐显示出疲惫状态。

  谢鹏飞指出,互联网、物联网将是世界信息产业又一次信息化的浪潮。事实上,智慧地球的概念在两年前就被提出。“2008年12月31日,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智慧地球’。”谢鹏飞说。

  他说,物联网、互联网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发生了变革。“从不断创造出新的商务模式,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最终提高了经济质量增长的效益。”

  “东莞要意识到互联网、物联网在推动产业形态转变的作用,以抢占经济的制高点。”谢鹏飞认为,谁能掌握“智慧地球”的主动权,谁就会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他指出,“智慧地球”理念所涵盖的传感网、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东莞已经具备一定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应该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一批重点,尽快试点。“从更深远的方面看,这样一条智慧发展的道路,能够为东莞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谢鹏飞如是说。

  新一届东莞“智囊团”首开圆桌会议,献计东莞转变发展方式

  转方式虽破题 但东莞路尚远

  2010年第三届东莞市特约研究员会议昨日下午举行。会议设置了一个话题,供智囊们讨论:东莞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会议伊始,智囊们围坐在一起,人手拿到一份资料。资料中写道:东莞产业形态虽不断优化,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客观的困难,如原有利益格局的约束,固有产业布局的制约,旧有体制机制的障碍,现有人才短板的局限等。

  历经3个多小时的讨论,智囊们普遍认为:“加快转变方式”题虽破,但东莞路尚远,并给出了各自的谏言。

  清华大学公管院教授于永达首次被东莞聘为特约研究员,昨日首度亮相,就在一刻钟的短暂时间内献出了九条计策。

  “积聚优势企业,不等于建造CBD。”于永达说,我们很多城市发展存在一定误解,到处都在建造高楼大厦,“东莞不搞那么多商品房,我想是对的。”于永达认为,城市不是聚集人口的地方,而是聚集人才的地方。“只有把人才聚集在一起,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依托。”

  “要积聚优势,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世界先进的企业请进来。”于永达曾考察过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的办公地点都在森林里。“东莞的总部经济要转化园林经济,森林经济,庄园经济,这个不转化,就不可能有高端人才来。”

  面对东莞未来的研发发展,于永达建议东莞拿出一大笔钱,支持企业到海外去建设研究室。“同样发展阶段的日本,就到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建立研发室,直接吸取当地的科技成果,东芝、日立就建立起来了。”于永达说,如果很多企业抓不到这个机遇,可能产业升级就比较困难。于永达还建议,东莞要加快促进到海外的扩张,直接把技术、人才、石油管道插到海外去,把这些优势吸引来。

  ■“智囊团”语录

  吸引人才,不单要有政府的政策,更需要市场配置,用效绩去衡量、管理人才,如果仅仅靠政府烧钱,是烧不起的。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张劲松

  扶持政策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优惠政策层面,事实上,东莞更应该考虑政策出台前多多展开咨。如果缺少咨询环节,就不能体味到每家企业的感受,帮他们解决问题。——中山大学教授林江

  东莞要建立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的机制,吸引大学生当村官,让他们独立去做决策、主持会议、做一些实事,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吴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