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注入活力 广东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自主创新注入活力 广东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日期:2011-01-20 查看:
 

         广东获3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二

  今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东省有3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创历年之最。充分体现出近年来广东科技综合实力持续快速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据了解,这次广东省获奖的项目中包括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2项,广东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有15项,比去年增加了3项。

  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下属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主持的“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介绍,微生物污染是国内外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威胁,占整个食源性疾病发生事件的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整个食品行业的长远发展。针对国内食品微生物安全中普遍存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分布规律不清晰、快速检测及高效控制关键技术落后、检测灵敏度低、速度慢以及关键生化原料依赖进口等问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通过系统基础理论研究,研发出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快速检测和高效控制技术,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我国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突出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曹镛等5位科学家完成的“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涉及化学、物理、材料与信息科学。项目围绕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的有关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国内首先用喷墨打印的方式成功实现 PLED全色发光显示屏,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全印刷法制作三基色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新工艺。该项目成果总共发表论文133篇,其中被SCI、EI收录114篇,他引1063 次;已获专利授权6项。这些创新型研究成果,为解决发光器件的结构设计及产业化问题提供新材料及新思路,为广东今后在PLED平板显示的产业化打下了基础,对推动有机/高分子光电信息显示领域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广东省本年度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项目。

  据介绍,2010年广东的获奖成果,反映出近年来广东科技工作的若干亮点。

  一是基础研究后劲十足。近年来,广东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能力建设取得质的飞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能力显著上升。2009~2010年,广东新增两院院士5位,获得国家“973”计划(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18项,超过全省前11年(1997~2008年)所获项目(11项)的总和,其中2010年获得7项,共获国家资助经费1.813亿元,连续第二年获得大丰收。2010年,广东共有13位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约占全省“十一五”期间总数(54位)的1/4;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资助经费约5.38亿元,比2009年增加41.6%。基础研究厚积薄发,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2010年,广东科学家及其创新成果频频在美国《科学》、英国《自然》等世界权威学术刊物上亮相,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日前,《科学》公布了“2010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榜单,其中“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重大突破就包含了广东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及其合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等的重要贡献。广东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水平已上升为全国“第一梯队”,部分领域逐步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反映在成果奖励方面,继2009年广东获得我国曾空缺多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之后,2010年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项。

  二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持续提高。近年来,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省企业的研发活动更加活跃,获奖成果不断增加。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不断增大,推动广东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高居全国榜首,累计专利申请、授权量均为全国第一。今年广东省获得的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均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广东通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已经跻身世界一流。2010年广东所获的35项获奖项目中,有21项为企业完成或参与完成,占比达60%,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达5项,说明广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快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另据科技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二,其中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排名第一。广东技术自给率从2006年的48.8%快速上升到2010年的65%,对外技术依存度下降到35%,创新型广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与此相对应的是,广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获得国家科技奖的单位中,企业占42%;大专院校占30%;科研院所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