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科院60多项“明星级”成果明日首展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1-12-09 查看:
产生5亿多元经济效益的仙湖肉鸭、甜玉米杂交新品种佛甜2号、年创效益超亿元的美国太阳鱼、累计产生效益31.72亿元的杂交水稻……明日,这些经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培育的农业科技明星级成果将举行首次集中展示,产学研合作论坛也同期举行。佛科院校长邹采荣表示:希望借此展示会助推学校农业科技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迈上新台阶,为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60多项农科成果创数十亿元经济效益
将于明日开幕的佛科院“农业科研成果展暨产学研合作大会”,汇聚了60多项该校自主研发的“明星级”农业科技成果,包括:仙湖肉鸭品种配套系、佛甜2号玉米品种、蓝鳃太阳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基因打靶产生转基因桂花鱼、猪用环保型饲料预混料、水禽禽流感免疫防控关键技术等。
这些农科成果在生产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部分成果已累计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中,以优质水稻品种‘七桂早’25等为亲本育成的培杂双七等杂交水稻,从1984-2005年在南方十三省水稻主产区推广,仅广东省累计推广3149.49万亩,产生效益31.72亿元,目前仍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佛科院生命科学学院负责人介绍。
更为值得称道的展示成果是甜玉米杂交新品种佛甜2号,产量高,品质优良,耐热性强,适应性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可以连续种植,填补了华南地区夏季高温条件下无甜玉米品种可以种植的空白。此外的仙湖肉鸭配套系品种也颇典型,该品种已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鸭品种配套系,已在国内8省区推广,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
53年学术积淀建成佛山首批硕士学位立项学科
诞生上述丰硕农业科技成果的,是佛科院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较雄厚的二级学院之一——生命科学学院。
佛科院生命科学学院至今已有53年历史,其前身是创立于1958年的原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生科院是广东省畜牧兽医专业本科和畜牧兽医与管理专业专科自学考试主考单位。
超过半个世纪的学术积淀,使生科院成长为佛科院最具实力和特色的专业,去年底,生科院的兽医学专业成功获得教育部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学科,填补了佛山高等教育在兽医学方面无硕士立项授予单位的空白。
如今,动物医学专业已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预防兽医学也建成广东省高校重点扶持学科,而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则是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并拥有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肉鸭研发分中心。
生科院的硬件实力也响当当,建设有生物基础教学中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植物科学和食品科学5个专业教学实验室。
近年来,生科院在跨国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和丰富经验。“十一五”期间先后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科技援非项目4项,到账经费500多万元,针对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前往莫桑比克开展合作研究,在玉米品种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成功举办了首期中莫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赴南非与茨瓦尼理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解决南非小农场欠发展问题。“十二五”的第一年,佛科院再一次主持了中国南非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成功地将甜玉米生产技术,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沼气生产技术等在南非推广应用。这些项目都受到我国驻莫使馆、驻南非使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去年,学院动物医学系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的资助,建立了“华南地区动物疾病诊断防控技术创新基地”,实践教学环节的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紧贴现代农业发展 服务农业经济转型
佛科院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努力,践行着学校“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这从科研项目的种类可以看出:在生科院众多的科研项目中,有一大批是针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而立项研究。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豌豆根边缘细胞壁和粘胶层特性研究——硼减轻铝毒的机理”,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豌豆根和根边缘细胞对铝毒的响应”,均是针对珠三角工业污染,特别是佛山地区铝污染的问题,为探索解决铝污染对作物的影响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位点基因打靶敲入技术的鱖鱼体内实验研究”、“防制禽流感及其混合感染性疾病的新制剂的研发推广”等一大批省计划项目和市专项基金项目,则针对地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用技术进行研究。
不仅如此,佛科院还先后与温氏联营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养宝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弘九江饲料有限公司、陈村花卉世界等6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完成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40余项,共承担横向科研课题100多项,经费达600多万元,实现校企双赢。
“目前,学校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的合作面已扩大到多个省市乃至国外,”校长邹采荣表示:在广东建设农业强省的背景下,佛科院将进一步完善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
专题撰文:李晓玲 陈昭华
“十二五”力争
科研总经费过亿元
从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科研经费快速增长,到成功获得国务院学位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佛科院近几年发展可谓一步一个台阶,在省内外高校产生重大影响,佛科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法宝”是什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又如何?记者就此专访了该校校长邹采荣。
产学研合作迈入纵深
笔者:佛科院近几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法宝”是什么?下一步还将推行哪些举措?
邹采荣:地方大学要为地方发展服务,这是我校衡量自身发展的头把标尺,而为地方服务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这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佛科院抓产学研合作,有两大可调动的资源:第一就是人才,人才包括两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家学者队伍。对于前者,近年来,学校为佛山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实用性人才,涉及光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今年适应产业发展新建的电信学院和陶瓷学院,体现了产学研更好地对接。与此同时,我校众多教授专家学者为佛山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参与了包括佛山市“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等多项重大项目。
另一项可调动的资源就是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农业科技成果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在全国高校领先。包括机电学院等在内的多个二级学院均与地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最近正在探索与禅城区张槎街道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区,实现大学与社会间科研成果孵化的良性互动。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和成果的管理,加大对申报专利、专利授权的鼓励和支持。
为学校更名“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笔者:佛科院近几年发展可谓一步一台阶,对学校来说,下一个台阶又是什么?
邹采荣:学校下一个台阶是在完成硕士立项建设单位验收后,将学校早日更名为大学。
佛科院将努力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教学为立校之本,科研为强校之路,人才是发展关键”的办学理念。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与时俱进的人才,继续深化学科专业调整,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应创新型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
制订和实施“佛山学者”发展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2015年前,力争实现科研总经费超过1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