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硅谷:深圳创新涌动的产业温床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硬件硅谷:深圳创新涌动的产业温床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5-05-22 查看:
 

  “下楼,去对面楼里花上半小时就能拿到你想要的电子元器件,这在欧洲一般要花上两周。”来自墨西哥的Jesus说。和其他来自全球的创客一样,Jesus因钟情于华强北丰富的电子零部件而来到深圳,他所在的HAXLR8R是美国硅谷第一家专门关注智能硬件创业的孵化器,也因此把总部搬到了深圳。

    今天的深圳已成为硬件制造领域产业链配套最成熟的城市之一,人称“硬件硅谷”。散落在华强北、宝安、龙岗,甚至东莞、惠州的电子元器件、模具等零部件制造商构成了深圳产业配套的土壤。

    无人机、智能手机、医学影像,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产业,它们在深圳快速崛起,都得益于深圳作为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所具有的强大产业基础。在共同的优势基础上,各个企业在不同领域创新攻关,组成了新产业崛起的技术集群。原有的产业基础与新的技术集群相结合,催生了深圳产业发展的全新生态体系,创新驱动正是这个生态体系的典型特征。

    旧产业链的新跃升▷▶

    全球最快手机产业链助推三深企跻身世界前十

    2015年4月15日,华为在伦敦发布了P8系列手机新品,这距离其上一代同系列产品P7的发布仅11个月。而韩国三星同期发布的主打机型S6距离S5发布则相隔了13个月。

    去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中,深圳的华为、中兴、酷派均跻身全球前十,这还不算在深圳代工的苹果和部分在深圳生产的小米手机。曾经被仰视的三星等手机巨头如今不得不面对深圳手机企业的有力竞争,为此三星还专门在深圳建立其在本土之外的核心研发机构:深圳三星通信研究院。

    深圳手机产业的竞争优势源自哪里?游走在深圳华强北,柜台小哥们习惯性地拍着胸脯重述着同样的话,“要做一台手机,你找不到比深圳更快更好的了”。王新是深圳一家手机方案商的负责人,他说,“深圳手机产业链第一是快,全世界最新的产品一出来,1—2个月,深圳就能把模仿产品做出来;第二是全产业链的厂商集中,竞争激烈,使得选择多样,所以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非常快”。

    中兴通讯全球新闻发言人戴澍说,手机从设计到生产的产业链在深圳和珠三角全部齐全,通过精细的分工,深圳形成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链条。以华强北为例,那里有设计、有工厂,一天之内就可以定制一个方案出来,楼上楼下跑一圈就可以买到一台手机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

    这条全球最快的手机产业链来自于深圳30多年的产业积累和变迁。1980年代,电子工业部旗下的华强等企业以及大量合资电子厂让深圳成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的主要产地,到了90年代后期,这里成为音响和家庭影院的天下。进入新世纪后,手机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子消费类产品,深圳又成为手机之都。

    多代电子工业的升级和发展在深圳留下了大量的产业制造基础,这些“基础”又随着产品迭代而生产着不同的产品,起初用来做代工,一度又被用在了“山寨”产品上。而随着深圳的企业开始把自主创新和设计的元素注入其中,整个产业链就实现了华丽升级,华为、中兴、酷派等手机终端产品也就具有了全球竞争力。

    新技术催生的新链条▷▶

    比亚迪领衔打造国内最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受益于产业链基础的深圳企业还不止局限在手机这种典型的电子消费类行业。在长期被GE、飞利浦、西门子等巨头瓜分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深圳企业迈瑞5年来却以接近26%的复合增长速度与巨头抢占全球市场。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迈瑞还是靠经营惠普、GE等国外医疗器械产品为生的“洋代理”。那时,迈瑞公司董事长徐航萌发不再甘愿做一个分销商的念头,于是迈瑞在代理的同时,开始尝试开发生命信息产品。

    “借助于珠三角地区成熟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优势和国内的软件发展基础,迈瑞自己研发推出临床监护仪器,并逐步得到市场认可,而后迈瑞又如法炮制进军检验领域,并逐步在这一领域也建立起竞争优势。”徐航回忆道。凭借深圳的产业链和自身的研发制造能力,迈瑞的产品在达到同样技术水平甚至更高性能水平的前提下,能做到价格低于竞争对手20%-30%。

    相比于徐航,创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只用了5年左右时间就成为中国第一、全球前列的充电电池生产商。但由于珠三角没有汽车工业的优势和基础,令“电池+汽车”技术才能打造的电动汽车缺了重要一环,这让一直怀揣“电动车”梦想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花了更长时间才搭建起其整车生产的链条。

    2008年以前,由于需要的产品数量少,比亚迪一直没有专门供应商愿意向其提供价格合适的汽车配件,不得不凭借自己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自行生产除了轮胎和玻璃以外的一切整车零部件。

    这样,靠着自己的潜心研发和数十亿的前期投入,比亚迪终于在2005年拿出了试制的电动车。2008年,其油电混合双模电动车量产上市,2010年纯电动车上市。到2015年,比亚迪生产的一款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甚至于2013年在美国成立了铁电池及电动大巴工厂,以满足欧美等地的订单需求。

    因为比亚迪的坚持,深圳最终从零开始收获了电动整车生产的全产业链竞争力。2010年5月,奔驰系列车型的制造商戴姆勒公司选择比亚迪作为它的电动汽车研发合作伙伴,双方各占一半股权,在深圳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电动汽车,戴姆勒所看中的除了比亚迪的技术外,还有深圳已经成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不同产业链的创新“杂交”▷▶

    大疆科技等一流科企落户深圳的投资逻辑

    5月6日,中兴通讯在北京发布了其最新的无边框手机努比亚Z9,不为人知的是,这款手机核心的结构键出自另外一家深圳企业比亚迪。眼下,中兴正在和比亚迪探讨能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中兴的无线充电技术。

    类似这样的深圳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则构成了另一种产业链:不再拘泥上下游的合作,而是在产业和产业之间形成创新产业圈。中兴通讯全球新闻发言人戴澍认为:深圳形成了很强的一个企业群,这不是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而是不同产业之间互相推动的生态群落,比如做金融的有平安,做整车的有比亚迪等,这使得大量企业形成了从电子到医疗、生产到研发、实业到金融等一系列的跨界组合,“这在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地方”。

    这样的整合看似没有逻辑可寻,却是孕育创新的温床。深圳华谊互娱科技公司去年推出了全球体积最小的智能电影机,由于轻薄而被专业电子网站形容为床上看片神器。该公司CEO贺文标说,这是一群专注于智能电影机研发生产的电影狂热分子组成的创业团队,而依托深圳的电子制造产业链,他们从市场调研、迭代研发到推向市场只花费了两年时间。

    10年前,当时还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的学生汪滔和他的小伙伴也经常到深圳寻找制作机器人所需的元器件。2006年创办大疆科技时,汪滔毫不犹豫选择了深圳,因为他要做的无人机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都在深圳,而今天大疆科技的无人机已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消费电子产品。“从手机到无人机,其实很多部件都是一样的”,华强北一位电子部件的老板告诉记者。

    在汪滔们看来,深圳拥有全球最为完备的消费电子生产和供应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厂商为数众多,这条从上游的元器件供应商,到基础的模块提供方,再到后续的方案商的下游的工厂,可以为一个硬件创业者提供所有需要的材料和要素,这其中就包括像无人机这样的创新产品。

    “深圳未来就是把微笑曲线的两端抓住,这两端一个是需求和市场,一个是产品和技术,而中间的包括供应,生产制造等就可以向外迁”,戴澍表示,深圳和内地很多城市不一样的是,在微笑曲线这两端深圳已经稳固起来了。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曲广宁 丁侃 卢轶(除署名外)

    短评

    硬件硅谷产业生态的三大效应

    近几年来,深圳创新驱动气象万千。这边厢,华为、中兴等通讯巨子从产业链上游杀向下游,迅速跻身手机业全球前五;那边厢,比亚迪等领头羊带领一大批配套企业高歌猛进,书写了新能源汽车的深圳传奇。与此同时,以大疆创新、光启等为代表的新锐企业,让外界对深圳的智能制造刮目相看。

    乍一看,深圳的创新发展、产业升级似乎进入多点开花的新阶段。这只是表象。深圳主要产业领域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创新的涌现,其实有一条清晰的产业演变主线:它们都是依托深圳积累多年打造出的全球最大消费电子产业生态系统而生长出来的,这一产业生态,通俗点讲,就是硬件硅谷。

    深圳的消费电子产业生态系统由三个层级组成。其底层是显示器、传感器、摄像头、电芯、电阻、电池、二极管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其中间层是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方案设计为代表的各种软硬件集成系统;其上层是手机整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创新的电子科技终端产品。集合珠三角优势,形成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从创意到产品距离最短的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底层和中间层,是深圳硬件硅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正是这一由大企业引领、无数中小企业分工所组成的庞大产业集群,为深圳的消费电子终端产品上演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市场大戏提供了最坚实的产业基础。

    具体而言,深圳消费电子产业生态系统的底层和中间层为其终端消费品带来了三大竞争力:

    一是“大鱼吃小鱼”的规模效应。生产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这是工业生产的铁律。当前,全球手机近七成的出货量来自深圳,45%的平板电脑出自深圳,产业的集聚和精细分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产业链的专业程度和响应新技术新产品的速度,这与深圳的创新力量形成风与火般的互动。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无怪乎全球前十名的智能手机厂商中,有5家与深圳密切相关。

    二是“快鱼吃慢鱼”效应。华为、中兴等通讯设备巨子对三星等手机国际巨头的逆袭,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深圳“手机一天就可完成方案定制”全球最快的产业链协同效应;无人机等创新电子科技产品在深圳最快开花结果,也是因为在拥有全球“从创意到产品”最短电子产业链的深圳,无人机与手机有着很多共用的零部件和相通的生产工艺。

    三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跨界创新效益。比如,深圳之所以能在短短十数年间打造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领头羊比亚迪强大的研发和资源整合能力固然是关键因素,但深圳强大的电池产业和电子元器件配套能力也功不可没。毕竟,与燃油汽车很不一样的是,电池及各种电子元器件在电动车中都是非常关键的部件,这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低,对电动车企业的竞争力具有更决定性的作用。

    产业配套不直接带来创新,却是创新实现的绝佳温床。深圳的产业配套则让创新以更快、更短、成本更低的方式产品化,让创新在产业与产业的跨界碰撞中不断涌现,并最终掀起深圳的创新浪潮。

    邓红辉 曲广宁

    报网互动

    “创新驱动·解码深圳”推出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也引发了网友转发、评论、点赞,掀起了又一股探讨深圳创新的热潮。

    北京金典永恒传播机构总裁赵贵廷说:“深圳城市竞争力超越香港排名第一,最大贡献来自于科技产业。深圳与周边电子制造业同样发达城市相比,优势就在于创新。因为创新,才有大批世界级企业诞生,并不断有企业从山寨中脱胎换骨。”

    “文章写得相当透彻,对深圳的创新有着深刻的理解,开篇力作让人对整个系列充满期待!”深圳龙岗天安数码城员工魏竣韬表示,深圳创新驱动样本的最大范式在于创新主体的转移,深圳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自处创新的最大特征也在于此。

    在魏竣韬看来,深圳的创新主体大量集中于企业,这与深圳过往30年来着力打造市场化氛围的努力一脉相承,因为创新要素的聚集、创新资源的调配,同样需要遵循市场规则。这种创新生态的形成,比产业基础、产业链甚至更高层级的基础研发和科教基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一路径,不仅对于深圳适用,某种意义上,对于后发经济体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南方日报记者 马芳

    关键词

    硬件硅谷

    如果问中国有哪个城市与硅谷气质最为接近,“深圳”应该是一个不会引发反对声音的答案。中金公司5月13日发布的报告认为,深圳已经培育出世界级的电子科技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深圳第三产业中七成由现代服务业构成,稳居中国金融业第一梯队,已成为中国硅谷。

    总策划:莫高义 张东明 王更辉

    总指挥:王垂林 胡 键 姚燕永 郎国华

    统 筹:邓红辉 梅志清 胡智勇 刘江涛

    郭其龙 张建明

    执 行:卢 轶 江 强 袁 丁 纪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