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多地出台新政 揽才引智发力创新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6-06-04 查看:
广州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计划5年投入约35亿元,奖补重点产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高端人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深圳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2016年起,深圳市级财政每年拿出44亿元用于人才工作,还将实行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管理。
珠海金湾区推出“1+6”人才政策,最高评级产业人才一年最高可获60万元人民币以上补贴……
珠三角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抢人才”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南方日报记者观察发现,最近3个月,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珠三角城市接连出台人才新政,招揽人才发力创新。从柔性引才为人才制度“松绑”,到搭建全球引智网络,再到强化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珠三角各城市正在从这三大方面入手,加速布局人才战略。
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教授谷斌表示,人才是创新众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珠三角各城市加快揽人才将成为珠三角下一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他建议,珠三角各城市之间应加强合作,更好地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
为人才“松绑”▶▷
深圳:高层次人才实行机动编制管理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李翰雄教授、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张国旗教授、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的丁晨阳博士在佛山组建起创业团队,结合广东省半导体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以《直接驱动式定位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申请了佛山市2016年度创新团队。
如此具有“混搭风格”的创业团队在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并不稀奇。这个位于佛山南海狮山的研究院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人才,目前已经成功引进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A·Weitz在内的顶级人才60多名。
“以市场吸引人才,以团队聚集人才,以服务提升人才,以机制留住人才。”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海东表示,柔性引才机制是聚集科技精英的实用方式。
南方日报记者观察发现,如何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活力,成为珠三角各地人才新政最为关注的焦点。
深圳出台的《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各类人才“松绑”,提出实行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管理。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认为,人才流动机制、激励措施、评价制度等相关措施,将为高校自身人才的成长和培育提供良好土壤,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传统人才政策进一步松绑。
去年底发布的《东莞市鼓励柔性引进海外专家来莞工作试行办法》已经落地实施。“现行人才政策主要着眼于人才的落地引进,对短期来莞工作的海外人才,政策支持顾及不到。”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莞市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等,通过项目合作、科研攻坚等方式短期引进海外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对海外人才尤为注重“为我所用”,不在乎“为我所有”。
在佛山,“柔性引才”的实践正在迈开脚步。前不久,在“一带一路”国际高端人才(项目)顺德对接会上,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13名“国宝级”技术专家带着106项技术成果,与顺德企业牵手。佛山市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群英表示,通过“柔性引才”的模式,外籍专家将有90天的来华签证期。期间,可以与外籍专家洽谈合作,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对接、解决项目关键环节研讨。
从海外引智▶▷
广州:与海外人才工作站签合作意向
在这一轮的珠三角创新揽才行动中,面向全球引进高水平人才,成为新的特点。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最近在全球引才方面都有不少新动作。
今年首次举办的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吸引了全球“创客”的目光。这场创新创业盛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慕尼黑、以色列特拉维夫、日本东京以及美国硅谷举办5场分站赛。而今年4月底,趁着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举办,慕尼黑工业大学化工专业博士生张阳也来到深圳考察,为下一步回国创业提前探路。据悉,“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人。
广州也在将引才计划推向全球。在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2016年的首场会议上,广州开发区与来自悉尼、巴黎、东京、多伦多、硅谷、华盛顿、旧金山、纽约、伦敦、马德里等地的10个海外人才工作站签署了海外引才合作意向书,搭建连接全球的引才网络。
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广州市正在抓紧制定“羊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根据广州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新需求,重点吸引并支持一批能够带动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及团队。
政府“牵线搭桥”引海外人才,不少珠三角企业更是主动“走出去”对接。
总部位于佛山顺德的美的集团,上月启动了一项全球揽才计划——“美的星”全球百万年薪猎才计划,开出百万年薪、3年快速晋升机制等待遇吸引全球人才。
“人才集聚在哪些区域,美的就把研发中心设在哪。”美的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表示,目前美的正加快中国、海外研发基地布局。
聚焦技能人才▶▷
佛山:引进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更加聚焦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也是珠三角各地人才新政的一大着力点。
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除了极少数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其他技能人才可以享受培训费补贴,每人最高补贴达1万元,技能人才还将有到国外培训的机会。根据深圳市人社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深圳市全市职业培训总量224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发展到28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24%。
而东莞则发布了培养技能人才的《东莞市技能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用5年时间,每年安排财政投入4400万元用于技能人才培养。
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欧洲不少传统制造业国家已经走在前列,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堪称技能人才培养的标杆。南方日报记者赴德国调研时发现,以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为核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了一支庞大的产业工人大军,让“德国制造”在世界站稳了脚跟。“每年德国大约有55万职校在校生。”慕尼黑工业大学哲学系教授、档案系主任Peter Brenner说,这些职校在校生所攻读的专业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的职业。
如何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育发展所需的创新“工匠”,不少珠三角城市已经开始探索。
佛山这座以制造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已经迈出脚步,搭建技能人才培训新机制。顺德中德工业学院通过与德国客尼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引进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学院中德班的学生采用“2.5+0.5”模式培养,即中职2.5年按照德国培养模式在国内学习,最后半年赴德国柏林等城市的职业培训学校实践,完成德国职业资格认证。
而几天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正式落地深圳。从今年9月开始,40名深圳技师学院的新生一入学就将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按月领取工资并享有社保等社会保障。中德智造学院常务副院长成亚萍表示,学校在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更加以消化,根据中国本土特色加以修改调整。例如,工业机器人是学校开设的新专业,在设置该专业的前期市场调研中,他们邀请了多家企业进行研讨商议,目前已初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珠三角部分城市人才新政策
为人才制度“松绑”
●深圳:市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离岗在深圳市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离岗创新创业期限以3年为一期。在离岗期间,人事关系可保留在原单位。
●东莞:外国专家需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或工作合同,且专家在签订协议和合同起一年内,在东莞工作时间累积不少于30天。
搭建全球引智网络
●广州:4月,在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2016年的首场会议上,广州开发区与来自于悉尼、巴黎、东京、多伦多、硅谷、华盛顿、旧金山、纽约、伦敦、马德里等地的10个海外人才工作站签署了海外引才合作意向书,搭建连接全球的引才网络。
●深圳:在市政府驻境外、市外机构加挂人才工作站的牌子,增加驻境外人才工作站布点,赋予其招才引智工作职能。
强化技能人才培训
●东莞:用5年时间,每年安排财政投入4400万元,目标到2020年,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培养电商创业人才10万人,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1万人,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5000人等。
●佛山:南海区外各类职业技术院校若为南海输送高技能应届毕业生,满足一定条件的,每所职业院校每年最高可获30万元奖励。
文本:李丹 图表:彭雳
■专家说法
人才资源可以异地共享合作
运用互联网虚拟平台,发挥远程创新协作效益
“珠三角各个城市之间需要加强合作,更好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教授谷斌表示,在推进人才政策的合作上,各地还可以在用人体制机制上更加灵活,例如放宽户籍条件等。“只要人才能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最终发挥人才知识和智力的效能。”谷斌还表示,运用互联网虚拟平台,发挥远程创新协作的效益,实现人才资源的异地共享合作是一个趋势。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除了关注人才在引进地的子女上学、就医等基本公共服务外,还应该关注人才的工作环境。“对于人才而言,他自身掌握了技术,但技术也需要交流和提高,需要有日常的交流机制,进行思想的碰撞,产生更多的创意。希望通过政策的引导,可以形成人才规模的聚集效应。”
林江还表示,目前用才最多的就是企业,所以政府在招才揽才的时候可以到企业调研,和企业互动了解企业需求,从而吸引到真正适合城市发展定位的人才。
策划统筹 郭其龙 郑佳欣
●南方日报记者 李丹 刘芳宇 蓝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