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雌蛹绝育X光射线仪投入使用,有助预防登革热寨卡等疾病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6-07-24 查看: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又有重要进展!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杨大助访问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联合设计的世界首台专门应用于雌蛹辐射处理(绝育)的X光射线仪投入使用,大大提高蚊子工厂的产量。
新技术每小时绝育60万蚊蛹
中山大学教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介绍,雌蛹辐射处理(绝育)的X光射线仪的使用,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以往人工处理的办法,10—15人至少需要两三天才能处理100万个蚊蛹,X光射线仪每小时处理60万个,也就是说,现有的技术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了。
早在200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联合研究中心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雄蚊大规模生产能力,目前雄蚊产量达到300万只/周,同时在雄蚊生产中有关射线去雌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奚志勇表示,联合研究中心计划在未来10年向全球多个国家推广此项技术。目前,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机构已明确表示合作意愿。联合研究中心希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热带病虫媒控制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和控制策略,将沃尔巴克技术发展为世界卫生组织向各国推荐的登革热控制的常规手段。
释放“益蚊”使蚊卵不能发育
世界最大“蚊子工厂”养蚊还是灭蚊?很多老百姓对此不解,记者参观联合研究中心发现,此实验室培育的是防治登革热的“益蚊”,通俗讲就是打了“疫苗”(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
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携带有多种病原体,可以引发登革热、寨卡等多种疾病。研究发现,释放携带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使之与自然界的雌蚊交配,雌蚊产下的卵不能发育,可以有效降低蚊子的种群数量,抑制登革热、寨卡等多种疾病。
奚志勇所带领的团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项目已成功创建了实验室、流行病学和社区干预相结合的新模式,在完成现场试验点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本底调查并取得90%以上居民的知情同意以后,项目从2015年3月开始正式释放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开展种群压制试验研究。
监测数据显示,白纹伊蚊成蚊的压制效果达到97%、幼虫的压制效果达到100%。社区调研数据显示,现场释放试验点的居民对这一新型的蚊媒控制方法反响良好,普遍认为该方法成效明显。同年7月,项目正式启用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蚊虫大规模生产饲养工厂。今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第二现场的野外应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