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全面深化改革为粤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全面深化改革为粤提供强大动力

来源:南方网 发布日期:2017-05-19 查看:
 

    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任务,明确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要求广东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落实

  五年来,广东以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姿态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10个方面52项主要改革任务,明确引领全省改革稳步推进的“施工图”。会议强调,改革开放是广东发展的“根”和“魂”,是推动广东大踏步前进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必须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要继续解放思想、弘扬实干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攻坚克难,广泛凝聚共识、坚定改革信心,科学统筹谋划、坚持协同推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抓住机遇奋发有为。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吴哲工作室出品

  今年3月1日,富士康科技集团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在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一期总投资61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920亿元。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巨无霸”项目,从广州市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到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仅用了50天,从签约到正式注册实体公司仅用了19天,而从注册项目公司到正式动工建设也仅用了31天,整个过程才100天时间!难怪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会这样感慨:“从意向到谈判到签约到动工,广州政府团队的行政效率令人吃惊!”

  为了让企业投资项目更快捷落地,广东率先推出了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试点,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为全国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累了经验。去年11月4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召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运行座谈会上,我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受到了充分肯定。

  事实上,这只是广东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侧影。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国家级改革试点在广东遍地结果,不仅促进了政府管理方式根本性改变,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也带来了改革红利的加速释放。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刘倩 黄进 胡新科 谢庆裕 策划统筹 戎明昌 周志坤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广东在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让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大展拳脚,这点我们感受最深。”百胜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王立志说,以前每新开一家餐厅,企业都要花大量时间用在办证流程上,但随着“多证合一”、审批改备案等措施落地,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开办企业是百姓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起点。2012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开办企业的主要环节从8个变为5个,所需办理的证照由7个压减为3个,开办环节大幅压缩,开办时间大幅减少。

  如今,环境变了,政策好了,创业门槛越来越低,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几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极大激发,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统计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我省企业期末实有户数分别为181万户、224万户、279万户、351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8.32%、23.72%、24.69%、25.8%,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近900万户,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各类企业351万户,个体工商户541万户。

  特别是,我省每千人拥有企业约为32户。从国际比较来看,这项指标,发达国家一般50户左右,中等发达国家20至30户。我省该项指标已跨越中等发达经济体最高水平,向发达经济体不断靠近。

  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的持续深入,激发了广大民众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就业,也释放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截至2016年末,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实有从业人员3637.8万人,比2015年末增长20.44%。其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有从业人员分别为2356.6万人、1281.2万人,比2015年末分别增长26.24%、11.06%。2016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新登记从业人员743.5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新增从业人员分别为524.05万人、219.45万人。

  与此同时,改革也促进了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2016年末,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户数的三大产业分布占比为0.78%、14.35%和84.87%,三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全省市场主体存量和新登记户数超过八成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鼓励基层先行先试

  农村综改提供基础性支持

  “近年来,湖北沙洋、安徽怀远、广东清远、四川德阳等地积极探索,利用确权成果引导农民通过平整土地、互换并地、小块并大块等方式,实行连片耕作,不仅方便了农民耕种,提升了土地经营效率,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今年2月底召开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下称“土地确权”)工作视频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我省清远等地的做法作出高度评价。

  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权在祖国大地全面深入推进。

  2014年,广东启动了整建制推进18个县和6个镇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工作;2015年在试点基础上全面铺开;2016年我省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确权整体推进试点省;今年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土地确权列为“三农”领域的基础性改革。在土地确权工作上,我省各地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尊重农民首创,鼓励基层先行先试,探索积累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佛山南海区探索确权确股不确地和实行“两证合一”;江门新会区将“两田制”中责任田部分确权确份额到户;阳江阳东区“判例式”化解矛盾纠纷……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确权实测耕地面积2249.2万亩,占全省国土“二调”面积的61.6%,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48.9万份,成功化解涉地存量纠纷4576宗。

  土地确权工作,只是近年来我省农村改革大局里的缩影。近年来,我省把农村改革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四梁八柱”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少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清远市按照有公章、有牌子、有证书、有章程、有成员界定、有机构代码、有银行账户、有运作的“八有”要求,规范经济合作社和经济合作联社设置运作;云浮市探索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佛山市南海区全面推进以“政经分离”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实行选民资格、组织职能、议决事、账目管理、干部管理“五分离”……

  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综合改革环环相扣,对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都会产生巨大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摸索,鼓励各地以村镇、社区实施小微改革,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基础性支持。

  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

  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韶关东阳光氟公司,9层楼高的新型环保制冷剂生产装置完成技术改造后已正常运行,预计今年能产出1.7万吨五氟乙烷和二氟甲烷。这两种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指数为0,用于替代氟利昂。“项目首期投资就高达4.6亿元,幸亏及时获得了中国银行2.7亿元的技术改造贷款。”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达产2万吨产能后,企业新增净利润8200万元,政府新增税收7500万元。”

  企业大胆创新的背后,是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深入推进技术改造、产业发展新动能逐步增强的结果。

  为满足粤企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升级资金需求,2014年底,广东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改,省财政2015年至2017年安排168亿元“撬动金”。光是去年全年,我省就组织下达32.41亿元省级技改专项资金,全省共有812个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获得金融支持总额727.83亿元。

  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带来了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去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6.3%,比上一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发展,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重大项目获国家批复,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超过15亿元,华星光电、乐金显示完成预设的18万片、12万片产能,惠州信利AMOLED一期项目实现量产。2016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9.3%、27.6%。

  为充分发挥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核心和关键作用,广东以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中心任务,着力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聚焦创新发展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出台一批重要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为进一步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广东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2016年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3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83家,比2015年分别增加235家和22家。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实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全覆盖,其中珠三角地区孵化器共589家,比2015年增加224家,占全省比重超过90%,汕头、清远高新区内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粤东西北地区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

  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带来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迅猛增长,创新型经济主体不断壮大。2016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珠三角地区有18880家,同比增长78.8%。仅一年间,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320家,几乎相当于日均新增22家高新技术企业。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称,“发明和创新,正把整个珠江三角洲转变成先进的制造业集群”。

  来自一线

  推广视频庭审 建繁简分流平台

  广东用改革思维破解“案多人少”难题

  “案多人少”是广东司法领域长期面临的突出难题,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广东抓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契机,做出卓有成效的探索。

  去年5月12日上午,广州市越秀区法院进行了一场犯罪嫌疑人“缺席”的庭审。公诉机关指控,犯罪嫌疑人李浩(化名)以320元的价格将1小包毒品卖给购毒人员,被警方人赃并获抓捕归案。庭审一共20分钟。法官宣判李浩构成贩卖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与普通刑事案件庭审不同,被告人是在距法庭20多公里的广州市萝岗看守所,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参加庭审的。

  越秀区法院负责人算了笔账:法院在编的法警只有20多人,按规定,每次庭审前去看守所押解犯人不得少于2名法警;越秀区位于广州市中心,而押解犯人的看守所距该院有20多公里,要提押被告人回院庭审,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单程需要近1个小时,具体到一个案件,法警要为此往返4趟……

  2014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法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越秀法院成为试点法院之一。

  除了推广使用远程视频庭审等现代化手段,广东在基层法院还建立繁简分流工作平台,实行案件诉前分流、庭前分流、速裁分流,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和速裁团队,依法快审快结。把70%的简案交给30%的法官办理,把30%的繁案交由70%的法官办理,实现“复杂案件精审、细研、慎判,简单案件及时、简审、快判”。

  目前,通过大力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广州、深圳试点法院当庭宣判率达到91.2%,审理周期平均缩短11天。我省“以改革思维化解案多人少矛盾”的经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国复制推广。

  此外,广东各地的检察院、法院也加大力度推行专业化办案。对涉外涉港澳台刑事案件、涉众型经济诈骗、房地产纠纷等类案件,建立专业办案团队,通过专业化集中办案,确保质量、提升效率。

  “找准了症结,也就找准了改革的靶向,化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关键在改革!”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自2014年3月中央把广东确定为首批7个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完善司法责任制等四项试点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省四项试点任务已经基本落地,司法领域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司法权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效能明显提升,人均结案数、当庭宣判率上升,上诉率、发回改判率下降,实现“两升两降”;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广大司法人员的职业尊荣感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