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能制造,广东能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推进智能制造,广东能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7-06-07 查看: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从1986年开始主要从事产业和技术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曾参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的编制,现正参与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和“工业强基战略研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这些观点日益成为国人的共识。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相比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哪些差距?中国如何才能实现赶超?广东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有何担当?日前,屈贤明到揭阳市参加《“揭阳制造2025”发展规划》发布会,借此机会,南方日报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南方日报记者 达海军

 

   谈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来看已居世界前列

 

   南方日报:您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纵向来看,近年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情况怎么样?横向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如果存在差距的话,主要体现在哪里?

 

   屈贤明:从本世纪这十几年来看,特别是在近十年,中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规模上来看,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规模还是能够相当说明问题的,因为规模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横向在国际上进行比较的话,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果要在全球范围内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水平进行排名的话,中国目前处于第三方阵。第一方阵是美国,第二方阵是德国和日本,第三方阵是中国、韩国、法国和英国等。虽然和第二方阵相比,我国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在第三方阵里面,却遥遥领先。

 

   当然,除了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在一些领域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重大突破,比如我们的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和电力装备等就已经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在解决了一些现存的短板之后,预计5年后这三大领域将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南方日报:中国如何弥补差距,以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超越?

 

   屈贤明:“中国制造2025”发布两年来,从发展趋势来看,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是越来越小的。所以我的看法是,到2025年中国跻身世界第二方阵,也就是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是很有希望做到的。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面上继续去追赶,同时在点上要重点突破。换句话说,就是力争一部分领域成为世界第一,大部分领域成为世界先进。“中国制造2025”提出十大领域要重点突破,就是要利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希望通过10年的努力发展,取得突破。

 

   这十大重点领域的突破,我把它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其中的一些领域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创新模式属于领跑型,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比如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和电力装备等领域;二是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七个重点领域,大部分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在十大重点领域的小部分领域,因为之前的差距比较大,可能经过10年的努力,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差距,比如我国的集成电路,目前有多达80%依赖进口,即使到2025年,国产也只能满足50%的需求,所以在这些领域,我们力求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谈产业融合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南方日报:近年来,有关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讨论比较多,一些观点认为,互联网经济快速崛起,会冲垮中国实体经济与制造业,您怎么看?

 

   屈贤明:这几年“脱实趋虚”的现象确实对中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制造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更愿意去利润更高的领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一件好事,会对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很好地解决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问题,我认为会出现双方互利共赢的结果。

 

   从国际上来看,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因为从事互联网的是一帮人,从事制造业的是另外一帮人,从事互联网的人认为互联网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从事制造业的人则认为互联网解决不了中国的经济问题,解决不了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五大问题;从事制造业的人对“互联网+制造业”的提法,认为是把中国制造业引到歧途上去,从事互联网的人则认为制造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看不到互联网带来的重大影响,这两方面分歧比较大。

 

   总的来说,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中产生的矛盾,还会长期存在下去。不过让人欣喜的是,现在各方面越来越看重实体经济,越来越看到制造业的重要性。

 

   南方日报:就您的研究来看,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屈贤明:中国制造业和发达国家与地区存在差距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过去很落后,现在已经大有改观,在一些方面走在了领先的位置,以后能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目前来看,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关键。

 

   比如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问题,究竟怎么融合,融合的着力点在哪里?我认为可以交给市场和企业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融合过程中,应该更多地由市场去说话,由市场去作出选择。政府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但不能起主导作用,其中就有体制问题,也就是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大家都说现在的科研经费投入已经不少了,但是科学研究和产业需求、产业发展怎么更好地结合,就存在不少组织上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现在不少部门都在抓创新,其中就有一些不协调的地方。

 

   所以我认为,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在当前来看仍然是最突出的。怎么解决?中央现在在抓体制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我们可以把希望寄托在这里。

 

   谈广东担当提高创新能力推进智能制造

 

   南方日报:您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四大制造”,分别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优质制造,再加上工业强基,基本就构成了中国制造最主要的几个方面。这几个“制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屈贤明:我认为这几个“制造”是发展中国制造业的主要抓手,实际上也是一个针对薄弱环节的抓手。围绕这几个制造,政府会出台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投入一定的经费。可以说,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中国制造2025”就能实现了。

 

   这几个“制造”,各自要解决所针对的问题,互相又密切相关。比如说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就需要工业强基的支撑,零部件不好,装出来的整机就好不了,所以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是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的保障。同时,智能制造也对优质制造起的作用更大,如推行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可以使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工业强基和智能制造,是保障优质制造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协调好,就可以形成合力推进优质制造。

 

   还有绿色制造,通过智能制造,可以降低能源消耗。现在我们特别强调服务型制造,通过服务型制造,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生产。

 

   简单来说,这几个制造是密切相关的,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工业强基和智能制造是重要的手段,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优质制造是结果。

 

   南方日报: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在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中有着一定的地位,请您给广东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屈贤明:希望广东在发展中国制造当中,能够起到攻坚的作用,就好比在打仗的时候,能够去炸碉堡。广东应该针对中国制造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解决一些突出难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说,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广东有很好地适宜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所以在解决创新能力薄弱方面,广东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在创新上走在全国的前列。

 

   其次,广东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比较发达,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比起其他地区有更好的条件和能力发挥作用,走在全国的最前面。一是对现有的工厂进行智能改造实现转型升级;二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为全国发展智能制造提供装备和软件。

 

   当然,广东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但我希望广东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推进智能制造两方面能够发挥带头作用,在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广东能率先成为制造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