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动能: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力量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广东新动能: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力量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9-07-24 查看:

在广州南沙,云从科技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首次商用跨镜追踪技术,将人脸识别速度从0.1秒降至0.001秒,展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无论安防门禁、消费支付,还是试衣服都可以瞬间“刷脸”解决。

  过南沙大桥向东,来到东莞松山湖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覆铜板被称为电子工业“地基”,“越基础的材料,越难做,攻坚克难关键要靠创新!”该公司生产总监王朋坦言,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870余件,基础工业也可以“很硬核”。

  继续向东直抵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微蜂创联开发的航空器视频全息投影系统现场展示,多架无人机空中飞舞,让创新现场变得“梦幻”起来。

  由数十家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近百位记者组成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团沿路走访发现,广东“制造”加快向“智造”跃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珠水浩荡,湾区起航。广东正以闻鸡起舞、风雨无阻的干劲,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向“智造”进军

  在智能制造新赛道飞驰

  在华为工作15年后,徐必业选择跨行挑战,从通信行业跳巢来到机器人行业——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产品研发中心的负责人。

  “选择拓斯达,是因为这里非常适合专注搞研发,我梦想有一天将拓斯达打造成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华为’。”徐必业坦言。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企业,拓斯达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在机器人底层技术研发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走进拓斯达生产车间,一排排机械手臂上下舞动,经生产、组装、测试等环节后,这些机械手将进入珠三角众多制造企业生产车间,推动广大制造企业迈上“智造”之路。

  广东正在智能制造新赛道上奔驰。全国每5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产自广东,它们优雅而灵活地演绎着广东高端制造的绚丽未来。

  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广东来说,最重要的是抓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而工业机器人则是推动传统制造业“智变”的重要媒介。

  相隔不远的佛山,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在收购库卡后,已悄然跃升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巨擘”。

  “我们对于自身智能制造的评价已超过预期,同时对外赋能的客户反馈也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张小懿介绍。美的正在对内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互联网工厂,其南沙工厂空调生产线自动化率行业领先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美的通过输出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云系统、工业机器人等组成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赋能,助力整个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广东也在政策支持层面下足了功夫,出台具体措施支持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上云上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其中,省财政投入130多亿元实施两轮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惠及3万多家企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强支撑创新驱动释放磅礴动能

  走进惠州企业亿纬锂能,专利证书密密麻麻挂满了整个墙面。

  “目前公司拥有1126项专利,约55%是发明专利,我们是把创新当作发展的根本来抓!”亿纬锂能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袁中直说。

  亿纬锂能在研发上的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当年总营收比例上升到9.07%。坚持创新也获得了回报,目前亿纬锂能是业内少数几家具备动力电池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可全面覆盖新能源专用车、商用车、乘用车等不同领域。

  这是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4.9万件、稳居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达73%,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随着动能的不断释放,创新越来越成为广东各界共识。

  自主创新为患者带来福音,烧伤烫伤后只能自体植皮成为历史。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实验室经过艰苦创新攻坚,研发出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

  “和传统植皮技术相比,不用从患者其他部位取大片皮肤,使用后时间越长,与周边皮肤的外观差别越小。”该院新材料与生物医药研究所所长刘伟强介绍,该产品主要用于应对大面积烧伤,已成功在全国开展数千例临床应用,有患者手术后从人工真皮里正常长出头发。

  创新没有捷径,如果没有在重点领域持之以恒的“深蹲助跑”,就无法实现创新和技术突破的“起飞跳跃”。

  当前,我省正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要向关键发力。广东组织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创新要有平台支撑。广东下大力气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东莞散裂中子源、深圳国家基因库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两批共7家省实验室建设,今年还将谋划启动第三批省实验室。

  ——创新要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目前我省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既要埋头科技攻坚,也要注重政策引导。广东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制定出台“科技创新十二条”、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等一系列创新政策,为科研松绑,为创新赋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后劲。

  拥抱新浪潮大力抢占产业新高地

  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广东有13家企业上榜,备受关注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上榜,广东先进制造业再迎来一家世界500强,除了聚焦家电主业,格力近年来也加速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抢占产业新高地。

  同日,创业板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在上交所举行,3家入选首批名单的粤企中,光峰科技来自激光显示行业,方邦股份属于新材料领域,嘉元科技则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发生产,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今的广东,产业结构加速优化,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在华星光电的展示厅内,5毫米超薄显示屏、4K和8K显示屏,一系列代表显示行业顶尖技术水准的产品,吸引着媒体团的目光。甚至为了更好地迎接5G技术,华星光电研发出8K显示屏,以应对未来市场的需求。

  拥抱新浪潮,抢占产业新高地。当前,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动能,广东开播全国第一个省级4K频道,4K芯片出货量全国第一,显示面板产能全国第一,4K电视产量约占全国一半,形成广州、深圳、惠州3个产值超千亿元的4K产业集群。

  这背后,广东的产业结构更为优化。今年上半年,广东三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3.4∶40.6∶56.0,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5.2%,“稳定器”作用凸显。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正在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智造引领、创新支撑、产业升级的广东,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