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举措频出引全国关注 广东改革跑出“加速度”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改革新举措频出引全国关注 广东改革跑出“加速度”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9-09-02 查看:

 近期,广东改革新举措引起全国关注。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39岁生日。恰逢其时,深圳有了新使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深圳开启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新征程,一时间全球瞩目。

  上个月,佛山市南海区、东莞市先后召开动员会,前者将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后者致力于创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而广州开发区、佛山市顺德区此前已率先获批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分别聚焦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

  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引领全国,四大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争先探路……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新时期广东改革举措频出,改革领域再现“广东现象”。

  改革步入“深水区”,广东敢啃“硬骨头”,向体制机制要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正努力跑出“加速度”。

  再担重任▶▷改革开放先行地再“先行”

  不久前,《意见》发布,深圳有了新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向“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

  消息一出,全网刷屏。昔日经济特区,如今再担重任!

  4639字的《意见》正文内容,“改革”成为高频词汇,出现了20余次,这也折射出中央对深圳继续肩负全面深化改革“领头羊”的殷殷期许。

  在广东省层面,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四小虎”成员东莞、顺德、南海,再加上广州开发区,再次被赋予重任,组成新时代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四小虎”,通过探索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探路:

  ——东莞获批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

  ——佛山市南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佛山市顺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

  ——广州开发区获批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其中,制造业是产业根基,东莞将为全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和支撑作用;城乡融合发展是改革难题,南海将着力破除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高质量发展是核心目标,顺德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营商环境是制度保障,广州开发区致力于打造全国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从深圳创建先行示范区,到改革“四小虎”建设四大实验区,一如当下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王牌利剑”,围绕核心命题,各有聚焦侧重;当前分头探索,未来合力出击,必将持续擦亮广东改革品牌,推动经济社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探路破题▶▷向体制机制要动力

  在广州高新区,只要企业材料齐全、形式规范、内容真实合法,办理相关事项就可实现“秒批”。

  作为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高新区首推“秒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共计223项,涵盖行政许可、行政备案和公共服务等事项。

  “秒批”只是营商环境改革的一道缩影。以建设全国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为目标,广州高新区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2018年荣获“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市”称号。

  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破解困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成为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对于四大省级创新改革实验区而言,虽各有具体使命,但在省委深改委的部署要求中,在各改革主体的具体实践中,都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改革探索的重中之重。

  四大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作为广东推进重点改革的重要载体,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则是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便是立足粤港澳三地优势,以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高质量高起点谋划推动大湾区规划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正加速推进,将为三地同胞带来更多福祉。

  比如,在社保方面,澳门居民吴丽卿等首批代表已领取“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医保社会保障卡”,可同等享受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养老方面,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9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当前已有3家香港服务机构和2名香港公民在我省兴办了养老机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当前广东承担的三大改革开放探索重任,中央对广东寄予厚望!”

  改革步入“深水区”,广东肩负三大改革探索任务,重点便是为全国探索可供复制推广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验,这也是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担当。

  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再闯改革路

  从电子身份证明到驾照申领,从办理公积金到申请出生证明,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上都可搞定。有市民点赞:“有了‘粤省事’,手机在手,办啥都不愁!”

  数据显示,截至8月,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累计上线708项服务,其中617项实现“零跑动”,实名用户累计1462万,累计业务量2.4亿笔。

  这一成果取得殊为不易。过去,广东省直自建信息系统多达1068个,信息系统“烟囱”林立,数据“孤岛”大量存在,企业群众办事“跑断腿”。

  数字政府改革率先从难处着手,先啃“硬骨头”,省直单位44个信息中心被全面撤并调整,从最根本上解决数据“孤岛”和信息条块割裂的问题,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

  在此基础上,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久前,全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发布,广东从两年前的第9名跃升为第1名。

  改革开放经过40年,“有甜头”的改革、“吃肉”的改革大都已完成,剩下的改革基本上是“硬骨头”。我省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便是啃“硬骨头”的改革攻坚。

  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同样是敢啃“硬骨头”的典型代表。

  20世纪90年代,顺德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村级工业园兴起,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随着时间推移,村级工业园已成为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数据显示,顺德382个村级工业园占用已投产工业用地的70%,却只贡献4.3%的税收。

  村级工业园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然而由于利益主体复杂、建设手续不全、不符合规划等多种原因,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顺德区主要领导曾用“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来形容其改造之难。

  改革攻坚勇者胜。顺德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头号工程”推进,组织“千人进百村”,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大程度聚共识;打破利益藩篱、加大制度创新,一系列改革举措先后推出……

  仅用一年时间,顺德改造土地1.1万亩,关停淘汰企业3195家,启动拆迁改造194个村级工业园。

  对此,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李军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顺德改革为珠三角,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破解了难题、走出了路子,据初步测算,复制推广顺德的经验做法,可在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珠三角,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赋能。”

  改革敢啃“硬骨头”,才能尝到“真甜头”。改革越深入就越难,也就越需要“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担当。跑出改革“加速度”的广东,正在发扬敢为人先、永立潮头的时代精神,不断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持续擦亮“广东改革”名片,助力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