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受众超600万人次 汇聚志愿星火 点亮科普之光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广州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受众超600万人次 汇聚志愿星火 点亮科普之光

来源: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24-09-25 查看:

少年科普竞风采,孩子们化身“小小讲解员”,与专家同台向市民观众讲述“双碳”战略背后的大国担当;

  智慧点亮夕阳红,银龄老人获得“深造”机会,通过学习手机操作、防范数字风险,实现乐享生活;

  绿动羊城写大美,人们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合力栽下一批乔木灌木,以科普教育推动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丰富有益的活动背后,离不开广大科技志愿者的服务支撑。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和人才优势,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建强专业队伍、开展常态活动、打造品牌服务,扎实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工作。

  目前,全市科技志愿者近7万人、科普信息员超过2.7万人、科普名师220人。他们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参与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受众超600万人次,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于民,助力全市公民素质提升。

  撰文:李鹏程 叶颖诗 图片由广州市科协提供

  青少馆的讲师▶▷

  志愿服务有高度

  “装上腿或轮胎,它就可以自主移动;加上酷帅外壳,它就可以变化造型;再加上烟雾传感器,它就是个消防机器人。”在众人面前,越秀区铁一小学的梁赟儿指着身旁一台机器人说,这是她自主编程搭建的简易仓库巡逻机器人。

  作为2023年广州小小科普讲解员大赛获奖优秀选手,梁赟儿参与了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科普展览,以小小讲解员的身份,搭档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向阳。两人同台而立,共同向市民观众解读科学概念、宣传国家战略。

  这是市科协创新采用的“小小讲解员+专家讲解员”科技志愿讲解模式。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打造科技志愿服务的样板间,是广州市科协健全科技志愿工作机制的缩影。志愿服务与科学普及如何有机统一?广州做出了探索——

  贵在“制度”,从自发走向自律。市科协积极加强制度化建设,指导制定了《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志愿者管理制度》《广州市科普志愿者登记管理办法》《广州市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制度》等制度,不断完善志愿者系统培训、岗位安排、计时考核等有关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各环节有章可循。

  重在“体系”,由松散变为有序。市科协牵头探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及协同推进机制,打造各界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品牌特色、平战结合的高水平科技志愿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市科协牵头在“i志愿”平台建立广州市科技志愿服务支队,建设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23个,开展各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678个。

  成在“内容”,以专项促进专业。市科协注重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市科协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群众急需、居民热心问题,实施“科技志愿”培训项目;“科普惠民”科技志愿服务成长项目培育出20支各具特色的科技志愿队伍;社区银龄科普学堂专项项目重点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水平。

  多措并举下,科技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上升到了涵养城市文明的高度——为广州市民提供了参与社会服务、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双向的互动和成长,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家门口的驿站▶▷

  科普为民有广度

  今年7月,2024“科普惠民 志愿同行”驿站项目(下称“驿站项目”)在海珠区滨江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启动。

  “飞机机翼上,襟翼、副翼有什么区别?水平尾翼如何影响飞机航行?”一位科技志愿者在这里,指引社区孩子们仔细观察飞机的结构。经过众人讨论并组装,一架崭新的电力双翼飞机模型具备了在空中盘旋飞翔的能力。

  以往科普活动可能局限于校园、科普基地或者是科技场馆。2023年,市科协设立驿站项目,创新尝试发挥志愿服务驿站优势,不断扩大广州市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参与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

  “我们希望探索‘社区+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服务模式。”驿站项目执行方负责人介绍,广州市科技志愿服务驿站(下称“驿站”)包括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学雷锋服务驿站及团委管辖的志愿服务驿站等场所,滨江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是其代表站点。

  2023年,广州市科协推出首批77个驿站,它们串珠成链,铺开了全市科普的基层脉络。今年,广州市科协连线成面,进一步将驿站数量提升至111个,覆盖全市11区,积极构建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驿站不仅能提供日常科技咨询,还可定期开展主题科普活动。2023年,驿站已开展以防溺水安全知识、防洪防汛安全教育、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的常态化宣传工作,并联合志愿服务机构、专业科技志愿老师,开展知识问答、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研学、发起实验活动等。

  “通过驿站项目,中小学生成为科技志愿者的比例逐步提升。大家认为科技实验活动更有趣,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海珠区科技志愿服务驿站志愿者领队陈羡媚结合自身经历谈到,有一次他们在街头开展反诈宣传时,一位环卫工大姐主动提出,希望让女儿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体验科普之趣。

  目前,驿站开展的科技志愿活动均通过i志愿平台招募科技志愿者。社区居民、在校学生、退休老人踊跃报名,参与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形成科技志愿服务驿站的品牌效应,推动广州科普品牌串点成线、聚线成面。

  老年人的课堂▶▷

  品牌活动有力度

  为困难老年党员群众免费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对全市402名老年人抽样访谈,精准了解老年人科普需求;组织发动13家优质医疗单位和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科普活动和健康服务,受众超45万人次……近年来,广州市科协设立社区银龄科普学堂专项项目,致力改善老年人科普服务不均衡问题。

  “开设银龄科普学堂是科普为民的有力举措。”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党委书记,银发智库专家邹宇华谈到,很多老年人对于疾病的认知是不准确的,这就需要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帮助提升他们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素养。

  当前,广州丰富多元的科普品牌项目打通各类群体、面向各个地区、横跨多个领域,使科技资源更高效地服务于社会,更广泛地惠及于民。支撑科普品牌项目更好地落地,需要一支支专业精干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

  2023年,市科协启动“科普惠民”科技志愿服务成长扶持项目,采取“以赛促评、以评促建”的模式,设计涉农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涉农区银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涉农区健康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科技志愿服务专项等“三活动一专项”,挖掘一批优秀的科技志愿服务团队。

  “项目启动以来,共有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64个科技志愿服务团队进行申报。”南方医科大学校团委书记闫晓倩介绍,经过严格评选,最终遴选出“三活动一专项”共20支团队,涵盖了农技培训、产业帮扶、食品安全、医药保健、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科技宣教等领域。

  例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科技志愿服务队通过有奖竞答、农遗拼图、显微镜探秘等方式,促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科技志愿者团队前往涉农区多所小学,让同学们参与见证化学试剂产生的壮观泡沫反应,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音有爱”音乐疗愈志愿服务队前往多个社区,通过教育科普+音乐欣赏体验的模式,缓解老年人在应激状态下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接下来,市科协将对20支团队进行系统的科技志愿服务专项培训,并为每支团队1:1配备专家进行对接指导,前往涉农区以及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开展一系列高效、高质量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科技志愿服务是广州科学普及的重要推手,是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关键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通过实现个人价值、激活社会资源、创新公共服务,广州市科技志愿服务正在让科学和人文的种子,在城市各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