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府项目 > 论坛与培训 >

印发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电力能源处 发布日期:2017-09-01 查看:
 

  粤经信电力〔2017〕252号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信部运行〔2017〕153号)部署,我委结合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实际情况,制订了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7年8月31日

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十三五规划”》等要求,为明确2017—2019年我省应急产业培育和发展重点任务,推动应急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保障突发事件应对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撑,服务泛珠三角、“一带一路”建设,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贡献。 

  争取在2019年,我省应急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明显壮大,培育2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3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建立与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相匹配、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应急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应急产业供给水平。 

  按照国家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专用应急产品租赁市场建设,补齐应急产业保障供给短板,增强供给保障能力,实现特殊应急产品关键时刻“产得出”“用得上”,加快形成系列化、成套化应急产品解决方案,推动应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有效满足突发事件应对时部分应急物资出现峰值需求、生产空缺等情况。 

  (二)增强应急产业创新能力。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商业模式,支持搭建应急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于一体的创新链,鼓励企业完善专利的运用和保护,促进应急产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着力推进应急产业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强应急公共技术平台、产业支撑平台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研发、项目融资、产品检测、技术咨询、国际认证、专利保护等专业服务。 

  (三)促进应急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 

  按照国家统筹安排,配合对接国家应急产品和服务信息综合平台,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在我省实施应急产品和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级应急产业展示交流中心、开展典型领域应急产品和服务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等。支持运用“互联网+应急服务”,推动新型应急服务在社会安全、企业安全、学校安全、农村安全、家庭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四)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具有应急产业发展基础的现有工业园区等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以中海信创新产业城为核心的深圳应急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安防、应急通信等方面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打造以富山工业园为核心的珠海应急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应急救援大中型以及应急体验、培训、演练、搜救、医疗等方面的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打造以松山湖—寮步应急产业带为核心的东莞应急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消防救援、应急电源等方面的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产业聚集区申报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争取到2019年共培育3家左右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五)培育应急产业骨干力量。 

  发挥应急产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延伸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统筹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和企业服务平台,促进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应急产业领域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争取到2019年培育2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六)完善应急产业技术等基础体系。 

  按照国家统筹安排,大力宣传推广国家部委制订发布的应急产业综合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应急产业认证体系和管理模式,以及应急产品、应急服务和应急物资配置标准等,发挥标准对应急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发挥国防科技资源优势,促进军工技术向应急领域转化。落实网络强国战略,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突发事件处置全流程中的应用。 

  (七)加强应急产业交流合作。 

  以深圳、珠海、东莞三地应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应急技术服务中心。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海外市场发展。支持社会组织承办国际应急产业领域的重要会议和展会等活动。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应急产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服务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力。重点支持、培育和引进应急产业链条关键环节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确保各项任务落实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应急产业宣传力度。支持应急产业专家队伍和智库建设,推动应急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制定。 

  (二)加大政策引导。 

  按照国家统筹安排,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应急产业发展投入机制,采用目录、清单等形式明确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发展方向,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应急产业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资金渠道,按规定支持应急科技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发起并设立应急产业发展资金。 

  (三)加强行业管理。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立应急产业统计制度,加强行业运行的预测预警、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应急产业发展动态。支持应急产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

 

来源:电力能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