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布局脑科学研究高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大湾区布局脑科学研究高端平台

来源: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23-04-21 查看:

60多位院士专家参加松山湖科学会议

聚焦脑科学前沿与热点

大湾区布局脑科学研究高端平台

 

  4月20日,以“脑科学与类脑技术”为主题的2023松山湖科学会议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举行,吸引到60多位国内脑科学研究领域的院士专家参会。会议期间,《2023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正式发布,建议设立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交叉学科专项研究基金,加强粤港澳跨境协作等。

  除了探讨ChatGPT、神经系统疾病等热门话题外,多位专家还聚焦脑科学未来研究方向,围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发展等话题建言献策。

  脑科学尚处于初级阶段

  本次会议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技术”,瞄准科技重要战略领域,彰显出打造前沿科学高地、抢滩产业新蓝海的决心。

  “回顾脑科学100年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理解大脑的神经信息怎么处理的,各种大脑功能怎么产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认为,过去科学家在大脑元件,神经细胞编码、储存和提取神经信息的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思维、抉择、意识、语言的形成机制了解非常粗浅。

  如今,脑科学和类脑研究走到了哪一步?蒲慕明说:“脑科学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相当于上世纪初期的物理和化学,真正的突破尚未产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也认为,目前的脑科学研究仅仅是开始,“一些大的突破正在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个世纪可能会在未来被铭记为脑科学的世纪”。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继宗说,脑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能够为临床神经科学提供更多成果和治疗思路,造福患者。他透露,目前他和团队正聚焦功能康复重塑等目的,积极开展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和临床探索,打造全新智能脑机系统。

  ChatGPT与人脑并不类似

  近期,ChatGPT相关话题热度不减。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说:“在ChatGPT出现之前,我们所知道的AlphaGo均为弱人工智能,ChatGPT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在与会院士专家看来,ChatGPT与人脑并不类似,对能量的利用效率也远不及人脑。

  蒲慕明介绍,人脑只需30瓦的能量就可以运作,这种能量利用效率是同规模人工智能不能达到的。“希望未来的类脑算法能够超越深度学习算法,这就是人工智能下一步重要的突破点。”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也认为,ChatGPT并不具备大脑的信号表达和处理的基本特征,不具备脑的功能。

  “技术革命开始的时候和后来的产业形态可能有很大差异。”对于ChatGPT的发展,黄铁军用“电力革命”作比喻,“现在大家一窝蜂去做AI大模型,有点像电力革命后大家都去造发电机。实际上发电机在电力体系中只是一个环节,并不是核心的产品。”

  近期,一批业界人士联名呼吁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黄铁军称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这样的大型AI不应该第一时间就向用户开放。很多普通人并没有准备好让AI进入生活,对AI的信任或者不信任都可能过度。”另一方面,他认为AI的技术水平和伦理问题应对能力应该协调发展,“不能只顾一头”。

  成立脑科学与类脑智能

  专业委员会

  《2023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在会议期间正式发布。该共识包括持续加强支持脑科学与类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设立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交叉学科专项研究基金,加强粤港澳跨境协作等内容。

  “在生物医药行业,一项技术突破就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领先和落后都发生得很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表示,脑科学的一大产业化方向是生物医学领域。他建议东莞和大湾区加大平台建设,聚集国际国内的生物医药资源。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陆续布局了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等机构,为脑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平台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介绍,鹏城实验室也成立了类脑网络基础研究室,研究方向包括类脑神经元传输机制的无线异构网络、类生物免疫的网络安全防御等。

  “以本届松山湖科学会议召开为契机,广东院士联合会成立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业委员会,这是一个跨地域、跨单位、跨层级,持续、开放、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高文说,未来每年将定期组织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百人会论坛,持续围绕脑科学、类脑计算与系统等方面展开学术讨论,形成院士专家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为中国脑计划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