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47人上榜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动态 > 科技信息 >

广东47人上榜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来源: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23-09-04 查看: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其中中国科学院583人、中国工程院655人。广东共47人上榜,其中中国科学院18人、中国工程院29人。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终身荣誉学术称号,每两年增选一次。根据两院院士增选相关工作办法,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后,还需要经过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增选大会选举等流程,确定最终当选院士名单。

  此次入选的广东候选人来源覆盖面广,包括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医院等不同单位。其中,高校(不含附属医院)25人,科研院所13人,企业4人,医疗机构5人。

  高校表现亮眼

  高校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从全国范围看,根据去年教育部发布的数据。10年来高校新增两院院士350多名,在此轮增选之前,最近3次新增的两院院士高校占比都超过50%。

  在广东今年的有效候选人中,高校(不含附属医院)25人,占比53%。如果计入来自高校附属医院的候选人,则人数高达29人,占比超过六成。

  具体来看,中山大学共有9人入选,在省内高校中排名领先,其中中国科学院有效候选人8人,中国工程院1人,研究领域既有自然科学,也有应用学科,例如王雪华主要从事微纳光子学及其应用研究,王东晓从事海洋环流与海洋气象研究,孙冬柏则是工程材料与腐蚀科学领域专家。

  广东工业大学表现突出,共有3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作为一所以工科为鲜明特色的高校,广工入选者的研究方向以工学为主,如邱学青主要从事工业木质素资源化高效利用及新型分离技术研究,王成勇主要开展难加工材料高速高效加工理论、工艺与装备研究及医工结合(交叉)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谢胜利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信息处理、无线通信与网络、多媒体传输、射频识别等。

  深圳高校也有亮眼表现,共有南方科技大学夏海平、方红卫,深圳大学李清泉,深圳技术大学曹磊峰4人进入名单。其中,方红卫主要从事水沙模拟与生态河流动力学研究,夏海平的研究方向为金属杂芳香化学(芳香环内嵌入金属),他创立了具有中国标签的“碳龙化学”。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曹磊峰是深圳技术大学特聘教授,主要开展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体系化的系列原创性成果。

  科研院所新力量贡献大

  近年来,广东新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在此次院士增选中贡献不小。

  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有效候选人中,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上榜。作为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去年11月宣布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引发广泛关注。她曾公开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目标,就是培养下一代的医学科学家,使他们既懂临床又懂科研。今年3月,颜宁又受聘为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兼),这是广东10家省实验室之一,主要聚焦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候选人郑海荣是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以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设备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

  “老牌”的在粤科研机构,延续强势表现。

  中国科学院在粤院所以及广东省科学院各个研究所都有多人入围,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龙丽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广东省科学院邱显扬、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李芳柏等。

  专家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广东不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必将吸引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集聚。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出

  企业是广东科技创新体系的特色长板。2022年,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7万家、约占全国1/6。在科技企业的研发人员中,不乏各自领域的学术大咖。

  此次广东入选的候选人中,有4人来自企业,分别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廉玉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徐文伟、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险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李鹏,印证了企业在广东科技创新体系中起到的主体作用。

  以廉玉波为例,作为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他带领企业加强自主创新,领衔的项目“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今年,他还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产业创新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徐文伟现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公开资料显示,徐文伟1991年加入华为研发部,主持华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换机开发,分别负责芯片、总体技术、战略规划和预研部等工作。

  5名医学学科“领头羊”入围

  来自医疗机构的广东候选人同样值得关注。

  作为全国医疗卫生的高地,广东集聚了一批高水平医院,它们不仅重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也十分注重提高科研水平。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加强医学核心技术攻关。

  此次院士增选中来自广东医院的候选人,无一不是各自学科领域的“领头羊”。

  不久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心脏移植团队举办了一场线上交流会,探讨无缺血心脏移植技术。这项技术的首创者,就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他长期致力于解决器官移植学科的关键科技问题,在无缺血器官移植、器官捐献、多器官移植与联合器官移植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此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另一候选人余学清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他至今共承担各级科研基金60多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他带领建设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腹膜透析中心,病人存活率居世界先进水平,被誉为“广州模式”;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称之为“中国肾脏学发展的引擎”,在《柳叶刀》向全世界介绍“如何建设成功的腹膜透析中心:中国经验”。

  此外,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侯金林是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在传染病学和肝病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尤其擅长对各种复杂疑难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马骏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从事鼻咽癌临床诊治研究30余年,对鼻咽癌这一疾病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把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60%提高到目前的8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肿瘤科、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建行,在全球首创无管自主呼吸的气道手术、针镜手术、异位心肺联合移植等移植新技术,创新及发展了胸外科“无管”微创技术系统,提升了肺癌无创早诊技术,制定了个体化术后治疗新策略。

  根据两院院士增选相关工作办法,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后,还需要经过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增选大会选举等流程,确定最终当选院士名单。